- ·上一篇资讯:厦门一中集美分校
- ·下一篇资讯:2016年厦门市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拟获奖名单
孩子上学,家长累翻!厦门呢?
这几天的朋友圈,各地都在传: “家长要崩溃了!” 这其中,有不少是小学一年级的家长,之所以崩溃,是因为家长们要应付学校布置的一堆“作业”。
这是外地家长晒出的——
↓检查数学作业 ↓记录语文作业 ↓了解英语作业 ↓这些都是家长要陪孩子做的作业
杭州《都市快报》的记者张娜报道了家长群的抱怨——
在一个一年级家长群,有家长吐槽:“我们上了三天课,回来让家长配合的事情一大堆,到底是小孩读书还是我们读书?” 家长群截图 一位全职妈妈说,孩子在一所民办小学读书,下午四点放学到家,马不停蹄吃饭、跳绳、读书、练琴,忙完所有作业,上床接近21:00了。这其中学校布置了不少作业,比如读课文、跳绳等,老师都要求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的完成情况,家长都要拍好视频传给老师。 “开学才三天我就快崩溃了,小学还有六年,真是看不到头。”这位妈妈十分焦虑,“不知道其他家长是不是这样,这样的节奏是否正常?”
再来看看一位家长晒出的家庭时间表——
🕓16:00放学,半小时左右到家,先休息一下,利用这个时间,进行亲子阅读,学校要求30分钟。读好吃晚饭,半小时结束。 🕕17:40左右,下楼跳绳。这项作业,老师要求录段视频,要求跳绳100个以上。女儿跳得不错,1分钟能跳120个。先后跳了四组,拍好一段不错的视频发给老师。 🕕18:10左右,开始做各科作业。 ☑语文刚学了第一篇课文,回家要求读一读,之后要录一段朗读发给老师。一共录了三回,第一回女儿结巴了几下,说要重录;第二回,外婆中途来喊吃饭,女儿嫌有杂音,重录;第三回,一气呵成,终于成功。之后要提前预习明天的内容,上网找找相关材料,提前做些了解。 ☑数学要求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字,记下来,第二天上课回答。数字儿歌等也要多读几遍,要求最好熟练朗读或会背。 ☑课程表贴起来,铅笔准备起来。等到完成各科作业,要花将近一小时时间。 🕖19:00,作业做好了,女儿的钢琴还要练上40多分钟。 🕗20:00,洗澡,看看喜欢的书。最后再整理一下笔袋、书包等。 🕘21:00,开始睡觉。 这位妈妈说—— 视频作业,交给爷爷奶奶基本完成不了,有的家长为了视频或录音更流畅,还要自己先剪辑一下,实在太拼了!
虽说没有书面作业,但是口头作业要求也很多:课文读5遍,儿歌读10遍,还要对着课本上网搜索相关内容,这都要家长一起做的。
几位小学新生父母说,这种幼儿园从未体会的“慌张”,现在天天都弥漫在家里。
家长微信群也让人神经紧绷:“我们作业不算多,但家长群很让人害怕,一小会儿没看,就是两三百条新信息。我就头皮一紧,急忙往上翻,生怕错过重要信息。”
家长群截图
那么,厦门的家长呢?
厦门也有家长晒出老师的通知。就连在教育部门工作的家长,也被老师布置的作业搞得焦头烂额。要求匿名的家长告诉招考君,开学几天,每天都有通知,一会儿要买这,一会儿要买那。刚开学没几天,字都没认识几个,就要求做教师节的手抄报。有家长让孩子自己操刀,用画画解决,结果被老师退回,家长说,那还不是又得靠家长。
还有家长说,学校请了专家给家长上一系列的课,普及家庭教育。初衷是好的,但是,这类的课却安排在非周末,有的家长根本请不了假,但是,家长没去听课的“账”是算在孩子身上。
家长辛苦,老师也不容易
在厦门,有人晒出老师布置的一张作业——
旁观者说,
密密麻麻,我都看不下去了!
但是,也有人说,这张作业恰恰显示:这是一位极其负责任的老师!他们说,
你以为老师写这些,不要花时间?
因此,有人在反思:是不是现在的家长太懒了?只要是学校布置的任务,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有畏难情绪。在家长看来,最好我把孩子交给学校,然后学校再交回给我一个读书好的孩子。但是,这其实不可能,一个孩子的成才,单靠学校是“孤掌难鸣”,家庭的教育越来越重要了。
家长在嘀咕:我们以前读书,都不需要这样。但是,马上有人反驳说,时代在变化,不要再提以前了。
开学后,一定要心平气和
对于家长们开学初的崩溃,老师说,这样紧张的节奏会持续一段时间,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等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和家长都会步入正轨。
《都市快报》报道说,语文老师薛瑞萍写了一本书,叫《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书中有不少实用做法,被很多家长和老师热捧,我们摘录了部分内容,希望能帮到各位家长:
给家长们的话——
尽量放低声音说话,尽量能够态度温和。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 读书是一种内在需要,也是为了保持一种上升有活力的状态。 动图 来学校不光是学知识,也是通过和各种类型的同学的交往来磨练培养自己。磨合、纠纷、挨罚,都是成长的必经之地。如果你的孩子能力强且品行好,那他自然会成为教师可以依赖的助手,在学习之外,他的综合能力会得到很好发展;如果你的孩子自控能力差,学习状态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周围孩子,那么他的成绩不过是温室里的娇花,除非有奇迹发生,迟早,他会遭遇到考验性的环境,到那时候,再培养自控能力,恐怕也迟了!
给老师们的话——
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抱着一颗学好向上的心来学校,只是各人的能力、悟性、基础、家庭环境滋养不同。他们把无限的信任给了教师,教师应当对他们的心愿,而不是根据他们呈现出来的优秀度,回报相同的信任。 动图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处罚是必须和善良的——同时又不能让他们将惩罚看成游戏。这里有一个微妙的尺度把握,教育之所以成为艺术,我想,盖因如此。
关键词:
作者:惠民大叔(非官方微信免费提供积分入学问题咨询。)
惠民大叔家长社群开放报名:
1、一整年的升学政策同步更新,
2、一整年的插班生信息更新,
3、一整年升学政策的独家解读,
4、一整年几千条的家长咨询回复,
5、一整年无限次的升学咨询,
6、以及不公开的信息分享等等。
继续指导大家的做好升学规划,带领大家探索孩子上学的更多可能性,我们相信,这将是你最值得加入的一个社群!
了解更多关于上学报名的事,扫一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