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资讯:教育这件事,只要开始了,永远都不会晚
- ·下一篇资讯:亲子阅读啥时候开始好?
阅读很重要
一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人均年阅读量4.58本。和以色列的64本,俄罗斯人均的55本,美国的50本,差距都是相当的大。朱永新先生曾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中国既然阅读基础如此薄弱,那么世界各国怎么看待孩子的阅读呢?
芬兰,每五千人就有一所很棒的图书馆
在芬兰,大概每5000个人就有一个比较像样的图书馆。
芬兰讲阅读,分三个阅读:
第一个就是阅览的“阅”,意指读书本身;
第二个悦是意指高兴的“悦”,叫心悦神怡,就是愉快地阅读。坦率的讲,如果说我们阅读那么受罪的话,像我们搞应试教育这样的,恐怕大家谁也不愿意阅读;
第三个,叫“越读”,就是超越的越,也就是广泛的阅读。
美国孩子最喜欢读的书《西方社会史》
在美国高中,分得跟大学差不多,也有语言部、科学部,跟大学分得差不多。在语言部里面,你想不到,他们阅读量相当高的一本书是这本——《西方社会史》。这部书一拿出来就特别厚的一摞,就连美国当年的宪法、文献都在里面。我们由此可看到美国高中生的阅读量,他们的阅读不像我们这样,仅限于教材。
在美国,语文部里边都有一个图书馆,里面有很多多媒体设备。。在夏威夷的学校里,把动漫的制作、拍电视,多媒体,乃至编剧,都放在语文部里面。
你知道的多,你的理解也就越好。你的理解越好,你懂的就更多。也就意味着你就能够上更好的学校,意味着会有更好的工作。会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工资,那你就可能会更上更体面的生活。你如果能够过上更体面的生活,那意味着你犯罪的几率,或者说坐牢的几率就大大降低。这就是流行在美国的“人生阅读定律”。
英国学生社会学家的实验
英国的社会学家伯恩斯坦,在英国曾经做过一个社会学的实验。他请了一些孩子,中产阶级的孩子,以及劳工阶层的孩子。各两组,每组10个孩子,让他们看图写话。
孩子们经过讨论以后他们写出这样的话,中产阶级的孩子写:“我们一直在踢球,不小心球踢破了玻璃。我们过去向女主人道歉,并表示愿意赔偿。女主人接受了我们的道歉,并将球还给了我们,我们拿着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劳工阶级的孩子写的是:“我们在踢球,玻璃破了,那女人骂我们,我们也骂她了。”
借助这样一个社会学的实验,想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他把中产阶级的孩子的这样的语言的表述称之为精致的文化编码;反过来,劳工阶层的孩子就称之为粗糙的文化编码。精致的文化编码是有修养、有条理、有逻辑、有文学性、有对话性的;反过来就是粗糙的文化编码。
伯恩斯坦认为,语言决定着思维,思维决定着你的学业成就。有趣的是,他还发现中产阶级的家长更愿意花费时间来培养和引导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他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中产阶级家的学生、或者说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学生更容易获得学业上的成功。
中国,还有家长认为课堂以外的书是杂书
中国学生写作文,很多参看一些写作范文,写出来的文章要么雷同、要么生硬、空洞、缺乏真实感。那是为什么?第一是孩子没有生活体验,没有经历,没有素材可以来写。第二是因为学生不知道怎么把生活经历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前者需要生活的体验和经历还补充,而后者则需要大量的积累阅读素材,学习素材中的文章构架能力、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及思维发散能力。在国内,很多家长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在学生课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各类辅导班和习题册上面,里给他们自主阅读的时间极少。很多家长错误的所有课堂外的书都是杂书、阅读它们是浪费时间,并且会牵扯学生的学习精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殊不知阅读本身对学生的学习帮助非常之大。国内有句老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说明了长期的、大量的阅读会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那些总是埋怨自家孩子作文分数低的家长,有给孩子补课的时间和金钱,不如让孩子多读几本书。说真的,作文真的不是补课补出来的,而是读书悟出来的。另外,所有的考试在内审题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很多学生犯错就是因为对题干的认识不足、或者是干脆对条件和问题的理解出错。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让学生节省读题时间以及对题目条件和问题的正确理解。
学生的阅读能力,它是一个人所有学科能力中最最基础的学习的力量。无论是理科的学生还是文科的学生,都离不开阅读,都离不开阅读它所带来的影响。
父母们如果自身有着很好的阅读习惯,并传授给孩子、让他们也学会阅读,那么带给他们的,不将是一时成绩的提高,更是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
作者:惠民大叔(非官方微信免费提供积分入学问题咨询。)
惠民大叔家长社群开放报名:
1、一整年的升学政策同步更新,
2、一整年的插班生信息更新,
3、一整年升学政策的独家解读,
4、一整年几千条的家长咨询回复,
5、一整年无限次的升学咨询,
6、以及不公开的信息分享等等。
继续指导大家的做好升学规划,带领大家探索孩子上学的更多可能性,我们相信,这将是你最值得加入的一个社群!
了解更多关于上学报名的事,扫一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