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资讯:写字潦草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你一定想不到!
- ·下一篇资讯:最成功的理财竟是买房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阚兆成
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79次入选
近些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被家长们广泛接受。那么,到底有没有起跑线?如果有的话,究竟在哪里?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是比别人的孩子更早的学习,而是比拼父母自身的素养,包括父母的智商、情商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和能力。
首先,孩子智商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智力水平。有人对2675名父母及他们的10071个子女的智力关系进行了调查,发现父母智力水平高,孩子的智力水平高的几率更大。比如父母双方的智力都优秀,孩子智力优秀的可能性高达71.5%;父母双方智力都一般,孩子智力优秀的可能性只有18.6%;父母双方智商不高,孩子智商优秀的比率还是有5.4%。
其次,孩子情商的培养,家长的影响更大。美国学者戈尔曼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只占20%,情商占80%,我们身边时常也可以看到父母智力并不高但孩子非常优秀的例子。孩子情商培育至少有三点值得重视: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丰富孩子的情感品质,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进取心、幸福感、美感等;适度提升孩子的情绪弹性,教会孩子处理各种负面情绪的能力。
第三,家庭教育的方式和能力,决定着孩子未来成长的质量。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孩子学会做人,教他们适应将要面对的社会,配合学校教育。然而,现在有相当多的父母,很少去学习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家长,对待孩子不是放纵就是过于严厉。
有研究者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成权威型、放纵型、专制型和忽视型四种,去考察不同的教养方式下,孩子的生活满意度、自尊水平和抑郁状况三个指标。结果表明,孩子这三个指标的情况差异非常显著。权威型的教养方法下,孩子的生活满意度和自尊都更高,抑郁程度更低。另外三种教养方法,都会导致孩子情绪和自尊方面的一些问题。
一个孩子,在长大成人离开家庭之前,在家庭里的时间是学校的近两倍,而且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家庭的环境里。因此,如果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缺失或错误,将导致孩子无法养成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一些父母错误地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与家庭无关。还有的家庭,对孩子只是简单地关心学习成绩,而对孩子的心理困惑、遇到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与同学之间遭遇的人际关系紧张等,则视而不见,这是家庭教育缺失的典型表现。家庭教育的当务之急是提高父母的教育素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养态度,培养教育能力,改善教育行为,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育人环境。
第四,父母对学校教育的间接干预,也会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产生较大影响。孩子在学校里接受一样的教育,但是结果会不一样,因为家庭教育的状况会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如果家庭教育的理念与学校教育不一致,学校教育的成效会大打折扣。比如,学校要减负,家长不同意;学校要培养孩子独立能力,鼓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认为只要好好学习,其他的什么也不用管;学校鼓励孩子多尝试多展示别怕犯错,家长的做法恰恰相反。这些矛盾都会导致学校教育的很多措施无法落实到位。
当很多父母整天打着“不输在起跑线”的旗号,以爱和责任的名义逼迫孩子学这学那的时候,他们完全没有认识到“起跑线”就在自己这里。家长要不断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和能力,这正是“改变孩子要从改变自己开始”的道理之所在。
·END·
关键词:
作者:惠民大叔(非官方微信免费提供积分入学问题咨询。)
惠民大叔家长社群开放报名:
1、一整年的升学政策同步更新,
2、一整年的插班生信息更新,
3、一整年升学政策的独家解读,
4、一整年几千条的家长咨询回复,
5、一整年无限次的升学咨询,
6、以及不公开的信息分享等等。
继续指导大家的做好升学规划,带领大家探索孩子上学的更多可能性,我们相信,这将是你最值得加入的一个社群!
了解更多关于上学报名的事,扫一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