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资讯:教育|妈妈努力学习,孩子看在眼里
- ·下一篇资讯:孩子阅读最关键的黄金十年!父母最该做的三件事,你错过了吗?
为什么老师不愿意当班主任?
为什么老师不愿意当班主任?
1.班主任工作内容无所不包
学生的管理工作就已经很繁琐了,班级的纪律、卫生、成绩、出勤情况、出操状况、班级文化建设和团队的形成、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纠正错误行为、给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协调任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甚至班级座位的调换都需要班主任用心安排,这些多如牛毛的琐碎的事情就是班主任的工作日常。此外,班主任自己也是有学科教学任务的,而且这个教学任务并不比任何一位非班主任轻松。
同时,几乎学校的所有活动安排都需要班主任配合完成。每个学期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至少几十个,每个活动班主任都要了解配合。班主任的态度往往决定着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所以班主任必须态度积极才能保证活动更好地完成。班主任还要与家长沟通,及时汇报学生的动态。这些是我作为一个非班主任看到的冰山一角,真正做好一个班主任所付出的一定远远比这还要多。
2.班主任工作时间被无形拉长
如果学校规定上班时间是早上7点半到下午4点半,班主任一定是7点之前到校,下午5点以后才离校,中午的午休时间也要到班级看管一下纪律,班主任一天的工作时间远远不止8小时。
3.班主任工作心理压力大
班主任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不说,还要承受很多来自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压力。学校所有的事情都责任到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出现问题,班主任是首当其冲的。此外,家长对于老师的要求,不只限于课堂知识的传授,还希望老师能关注到孩子的方方面面。很多家长习惯性地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学校的事情,就班主任的事情。孩子的心理健康,个人卫生,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人际交往、学习能力等等,都是班主任要做的事情。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班主任要很好的完成这些事情,这些细节是很难的。
而且,现在家里的孩子都宝贝得很。有一个学生,在学校期间把一根跳绳咬在嘴里和同学打闹,结果门牙被拽掉了(之前门牙就有松动迹象)。除了正常的理赔程序,家长还要求班主任写保证书,保证自己孩子在校期间不能再出现任何意外。说实话,家长都不敢保证孩子在家里不出任何意外,班主任如何敢保证?可是这样类似的要求在学校中并不鲜见。
如果说这是特殊情况的话,那普遍的现象是有些家长和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差别还是很大的。我们尊重多元价值观,可是当这么多教育价值观念碰撞在一起,还要服从考试升学的需要,可以想象班主任的工作是多难开展。
一个数学老师批评一个作业不完成的女孩后,那个女学生回家里和父母哭诉,结果女孩父母当即打电话给班主任表达了对数学老师的愤怒,在话语中,他们希望班主任能够让数学老师明白,自己的孩子来到学校只要开心快乐就行,他们不看重成绩。成绩可以不看重,但基本的规则意识也不需要培养吗?作为家长可以对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要求,可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放任学生不交作业,是对孩子负责吗?
为班主任“减负加薪”能解决班主任荒吗?
关于班主任工作繁杂艰难的吐槽已经是老生常谈,吐槽年年有,班主任荒现象还是从未改变,但为班主任减负的呼声也是很多,希望引起相关部门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现在为班主任减负的呼吁,主要集中在要求减少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内部对班级管理的行政干预、分化班主任职责、释放班主任的自主性等方面。
确实,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对各条线下发学校的文件作相应的控制协调,把担任班主任年限作为职称评定的“硬杠子”;学校对班级常规工作规定可以试着“做减法”,并且加大力度倡导“全员育人”,通过制度建设力求分化育人职责,为班主任减负。但是,仅仅这样就可以让“班主任”成为教师踊跃争取的岗位吗?
从班主任的角度来说,自己与其他教师相比总是要辛劳得多,“减负”的要求也许永远不会消失。同样道理,加薪也许暂时能令班主任得到一些心理补偿,但是这些津贴仍然远不能体现其劳动价值,加薪的要求也不会因此停止。
目前学校可支配的教师绩效工资还不足以将班主任奖励津贴加大到令人“垂涎”的程度,即使未来成为可能,如果到那时教师仅仅为了绩效或评职称而争当班主任,恐怕就背离了我们现在呼吁“加薪减负”的初衷。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激起教师争当班主任的热情?
关键词:
作者:惠民大叔(非官方微信免费提供积分入学问题咨询。)
惠民大叔家长社群开放报名:
1、一整年的升学政策同步更新,
2、一整年的插班生信息更新,
3、一整年升学政策的独家解读,
4、一整年几千条的家长咨询回复,
5、一整年无限次的升学咨询,
6、以及不公开的信息分享等等。
继续指导大家的做好升学规划,带领大家探索孩子上学的更多可能性,我们相信,这将是你最值得加入的一个社群!
了解更多关于上学报名的事,扫一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