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资讯:十年来,厦门共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0877人
- ·下一篇资讯:教科研机构也可招募银发教师
解读厦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密码”
从一名完全不懂教学的“菜鸟”,到获得中小学教师的最高荣誉——“福建省特级教师”称号,厦门五缘实验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师颜艺红仅仅用了14年时间。她也是厦门市最年轻的40周岁以下的省特级教师。
回顾颜艺红的教师从业经历,她2008年大学毕业,参加招聘进入厦门五缘实验学校。之后,在学校名师、专家的手把手教导下,在厦门市教育局、市教科院组织的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学科带头人等各级各类系统培训中,在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优质课评选、创新赛等多项比赛里,她历经磨炼一路成长,完成自己的每一次蜕变。“市教育局、教科院以及学校,给了所有青年教师成长的沃土。”
像颜艺红这样一路快速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教师,在厦门还有很多。据厦门市教育局介绍,十年来,厦门健全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共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0877人,引进对象以“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重点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为主;同时,建立起系统化专业培养体系,共培养市级骨干教师1870人、学科带头人282人、专家型教师58人、卓越教师30人,累计认定名师7493人,现有特级教师121人、正高级教师97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厦门在教育人才引进、培养、保障、激励等方面不断调整和完善,持续优化优秀教师成长与集聚环境。教育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整体素质的稳步提升,为厦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全方位打磨促成长
把新教师变“老手”
这几天,厦门实验小学校长何宝群在忙着听新教师们讲课。副校长汤吟莹说,校长对新教师的培养向来抓得紧,新进教师亮相课每月都有一次,“不停地亮相、亮相,通过听课的方式,发现问题,全方位指导,打磨你,直到把你变成‘老手’,然后就进入‘中年教师展示课’‘年长教师风格课’……针对每个类型的教师,都有对应的促进发展模式”。
在厦门实验小学,新教师培养其实要从还未入职前算起。每一年实小从985高校、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师范院校招聘研究生、本科生,让他们先到实小跟岗一个学期。实小会派最强的老师带,从教育教学、怎么写教案等细节教起,帮助他们浸润式地学习;之后才是这些新教师8月份正式报到,届时学校还会办一个集中的系统培训;再之后,他们将会参加厦门全市的新教师培训。
除了“本土”培养的新教师,实小也会适当引进优秀骨干教师,尤其是实小翔安校区的开办,让学校对师资的需求量更大了。而被引进的骨干教师,不管此前在其他学校是什么职务,到了实小后,都要从一线教师、班主任做起。比如,校长何宝群在来厦门之前已经是一位名校长,到了实小也从一线数学老师干起。
还有副校长汤吟莹,2008年从康乐二小调到实小之后,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快速成长起来的。“从班主任、年段长、教研组长、副主任、主任、校长助理到副校长,所有岗位,我一个不落地做了一遍。”汤吟莹说。她坦言,在实小的这14年,是她成长最快的时期。实小教师培养机制灵活,鼓励年轻教师冒尖,团队凝聚力强,这些都在助推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在实小,没有谁是单打独斗的,一直是团队作战。就以新教师的班主任工作来说,一名新教师旁边会有很多老教师倾情帮助你快速融入这个群体,尽快为学生、学校服务。实小有很多参加市级比赛的机会,无论你是不是新教师,只要你有实力就让你上。而且,参赛时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年段老师、备课组长、教研组长,还有导师所有人的事。大家全部围在你身边,每个人从各自的角度,为你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汤吟莹说。
汤吟莹介绍,实小有一个名为“二级导师制师徒工作组”的管理制度,它在名师工作室兴起前就已在实小运行。这个制度打破年段、打破一对一的模式,从全校所有老师中按学科根据相应条件分级组队,其中,市专家型以上教师或是获得省、市、全国一等奖的教师为一级导师,一级导师下配备多名二级导师,二级导师下还有初级导师。二级导师和初级导师的组队依据个人志愿和学校安排相结合。
“这个制度每年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要批评,而且学校会把老师是否参加这项工作,作为其是否主动发展的评判标准和职称评聘的硬指标。”汤吟莹说,学校既关注教师自身内驱力的激发、自觉发展,同时又有非常成熟的机制来配套帮助老师发展。
对于厦门实验小学的教师,不少业内人士说他们“特别能吃苦”。汤吟莹说,这同样体现在教师的自我要求上。“学校为每个阶层的老师都确定了相应的目标和培养机制,推促你一直往前走。你的步伐可以小一点,但一定要有向上的姿态!”
学校办“校本培训”
打通成长“高速路”
良校育学,同时也育师,因为有了良师,方能育人。这一点,有着14年当校长经历的厦门科技中学书记、校长詹功祚最有发言权。他在厦门五中工作的10年,还有在一中海沧校区(以下简称“一海”)工作的两年半,都让学校从“门前车马稀”到“门庭若市”,因此也被称为“神奇校长”。
记者问他秘诀,他说:“学校的根本是教师,而一所学校要变得优秀,关键看能不能激发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教师精气神起来了,学生精气神起来了,奇迹自然就发生了。”
在厦门五中,詹功祚常对教师说这样一句话:“让人人都成为专家。”他努力推动教师走研究型、专业型的道路。“每个教师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且是有思考地去做,然后总结经验,再提炼、提升,如此反复推进。”詹功祚说,厦门五中总共不到200人的教师群体中,每年有60多人被称为专家,被邀请去做交流、分享,这就是因为他鼓励每个教师都出彩。
2018年调到“一海”,对詹功祚是全新的挑战,因为除几名备课组长、中层干部外,其他都是新教师。“2018年,‘一海’初中只有4个班、高中6个班,40多名新教师;第二年新教师增至60多名,高中增至16个班;到2020年,110多名新教师入职,高中增至20个班。学校不仅新教师多,而且所有班主任都是新教师,这在厦门教育界是空前的。”
2018年,厦门一中第一次自己开展为期5天的封闭式新教师培训。从学校管理、学校教师教学规范、师德规范,到教学常规、班主任工作、管理事项、教学理论等,都系统地进行了培训。“新入职教师的培养至关重要,效果也是可喜的:第一届高一293名新生,‘一海’中考成绩位于全市前1500名的只有2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市质检时这一数字已达到81人;2021年,‘一海’高考本科率上线率99.6%,本一率81.7%,2名同学入围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成绩仅次于岛内的‘一双外’。”
2020年年底,詹功祚将这一模式搬到科技中学。2021年暑假,学校给科技中学的50名新入职教师举办了4天的集中培训。“厦门的教师培训体系,从市教育局、教科院组织的全市培训,再到这几年随着名校跨岛发展、大批量招聘新教师,学校开始做的校本培训,都让教师从起步开始就走上快速成长之路。”詹功祚说。
构建教师培养体系
助推厦门教育腾飞
1997年来到厦门的詹功祚,见证了25年来厦门教师队伍成长的全过程。
譬如,从2007年开始,厦门就启动名师培养工程,通过5年的努力,遴选100名教师作为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300名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000名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与部属师范大学建立良好合作培训关系,采用集中培训与在职学习、自主研修与导师指导、课题研究与教改实验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同步的参与式模式,构建了“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反思提升—成效跟踪”的培训考核机制。
厦门探索中青年名师培养之路,逐渐建立起“新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的“金字塔”式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一批批专家型名牌教师、旗帜型领军人物带动整个教师队伍提升。
从2015年开始,厦门推行“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坊”,创新特级教师、专家型教师带教厦门青年教师的工作机制。在动态培训培养和考核中,组织市级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型教师深入学校、课堂和教学一线,带动普通学校的校本教研建设,进一步发挥名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以教师为基点,聚力教师发展,推动整个教育的不断进步,是振兴我国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厦门市教育局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健全教育发展优先保障机制,深化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到2025年培养市专家型教师200名、卓越教师30名和市级名校长40名,形成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体系完善、保障有力、具有厦门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向全国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样板城市迈进。

关键词:
作者:区教育局
快速交流可加微信:ixm007
(非官方微信免费提供积分入学问题咨询。)
惠民大叔家长社群开放报名:
1、一整年的升学政策同步更新,
2、一整年的插班生信息更新,
3、一整年升学政策的独家解读,
4、一整年几千条的家长咨询回复,
5、一整年无限次的升学咨询,
6、以及不公开的信息分享等等。
继续指导大家的做好升学规划,带领大家探索孩子上学的更多可能性,我们相信,这将是你最值得加入的一个社群!
了解更多关于上学报名的事,扫一扫二维码:

(非官方微信免费提供积分入学问题咨询。)
惠民大叔家长社群开放报名:
1、一整年的升学政策同步更新,
2、一整年的插班生信息更新,
3、一整年升学政策的独家解读,
4、一整年几千条的家长咨询回复,
5、一整年无限次的升学咨询,
6、以及不公开的信息分享等等。
继续指导大家的做好升学规划,带领大家探索孩子上学的更多可能性,我们相信,这将是你最值得加入的一个社群!
了解更多关于上学报名的事,扫一扫二维码: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